博士申请指南
申请中用到的资源
搜寻信息类:
-
Twitter:好用但经常被遗漏的信息源,很多教授(尤其是新AP) 会在上面发布招生信息。推荐关注一些同领域的大佬,他们会帮转发其他教授的招生帖,有些教授甚至尚不在学校官网的faculty list中。
-
Grad cafe:全球申请人都会在上面发面试/offer情报;也可以看到往年的各个项目的面试时间。但请注意信息筛选,里面可能有错误信息。
-
小红书: 小红书的功能类似于推特和论坛的结合,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新入职的教授,最新的一些项目,甚至很多中国教授会在小红书上亲自招人。同时也可以看到谁录取了什么项目,各个项目的面试经验。
-
知乎: 请关注”20xx Fall你申请了哪些项目的MS/Ph.D.”这种帖子,一般很多相同track的人会发自己的背景,选校定位以及录取结果,也可以通过这些帖子认识更多申请同一方向的朋友。
-
微信群: 按照往年的经验,每年都可能会有至少一个申请大群/多个申请小群,甚至可能很多组织者会建立共享文档邀请大家事实分享/关注面试邀请/录取结果。申请结束后这个群一般会变成同行交流群。
-
ChaseDream/一亩三分地等论坛: 经常可用这些论坛看面经以及一些项目的排名(因为很多博士项目的排名很难按照某一个榜单或placement record来量化; 举一个例子: Yale OM; UTD OM; UW Foster OM; UCL OM这些项目应该怎么排名呢?很多人在论坛上会给一些personal advice)
-
Discord: 同理,有些海外朋友会用discord建群交流申请信息。
工具类:
-
“ChatGPT + Grammarly”: 文书/邮件/写作一条龙。
-
“Operation Academia”: 是Prof. Serguei和他的学生创办的,每年job market candidates应该会post上自己的简历和research statement. 如果你想知道OM有哪些landscape/sub-field,也想了解下如何写SoP或者statement怎么写,不妨在这里找找思路.
-
“Predoc.org”: 一个帮助想要申请商学院Ph.D.的学生找RA的平台,主要是Econ,当然OM/Fin也有。
语言考试
-
商学院的语言要求是比工学院要高的,有的项目有些时候会卡总分/小分,比如GRE的Verbal部分是否超过了多少的百分比,托福的speaking是否超过了25甚至27等,托福的总体分数是否超过100. E.g.: Ross OM; Purdue OM; Kelly OM等官网都用明确卡分说明。
-
通常而言,申PhD的语言要求没有申Master要求那么高/门槛那么严格,比如GRE没过325就一定没机会等。笔者因为申请前个人原因,最终的语言成绩很不理想,在给POI (Professor of Interest)和项目 Chair发email解释后,部分卡分项目也给了通融进了面试。
-
部分学校的审材料流程: Ph.D. Office先审核材料(检查GPA和语言是否过线) ,有些项目会将没过线的applicants直接delete掉,有些可能会打上特殊label送往Ph.D. Committee手中,进行整体评估。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大部分商学院项目都是Committee制度,目前很多OR工学院项目也在向这个趋势发展。Committee老师们会坐下来给你的profile进行打分并有一个ranking,之后ranking前面的同学会收到面试,面试也分A List, B List,A List的同学先面试,B List应该是替补。所以最终如果你的语言真的出现了问题,还是可以尝试和老师说明情况的,当然如果确实有合适的理由。如果你不清楚官网对语言的要求或者有些项目部分写的语言要求就比较矛盾,可以直接联系PhD Office进行进一步了解。
-
最中肯的建议还是:提早把语言考试考下来,至少考过线。很多人的误区是,PhD不看重语言,我觉得应该是说当你语言过了一定分数(托福100,GRE323以上),应该除了顶校外的项目都不会卡你。但是不代表托福没过100也没问题。甚至有些项目当你进去后,依然需要口语/写作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当TA。
GRE:
对于申PhD而言153+168就是合格的。
做题节奏:
GRE需要做题节奏,第几分钟应该做到第几题,e.g.: 前10min做填空,中间10min做除了长文之外的剩下6个阅读题,最后10min做长文。推荐ETS官方的powerpre,有两套免费的题,很适合做模考。还有就是做题的时候不用刻意使用技巧,一般就直接根据语义答题,除非看不懂了在上技巧。建议10个填空题为一个section,10分钟内完成。一般考场上一个V的section的时间分配是10分钟填空、20分钟阅读。
题目类型:
AW结束后,是5个section,其中一个section是加试题,不算分,但这个section有可能是V也有可能是Q,这个是不确定的,一般一个考场里的加试情况是一样的。如果开始的第一个section是V,则接下来的顺序就是VQVQV,即有一个V是加试,但不确定是第几个,所以每个section都要小心仔细做题,反之同理,则是QVQVQ。做完第一个section,会有10分钟休息,GRE的休息是不强制的(托福强制休息),考完当场就会出V和Q的分,AW的分数大约十天后可以查得到。
难度自适应:
GRE是一项难度自适应的考试,也题目难度会根据你答题的表现自动调整。它的题目从1-5进行难度等级划分,第一个section难度分布相对均匀,大致来说,第一个section就确定了分数的大区间,第二section确定分数小区间,比如,如果你的第一个V的section做的正确率比较高,第二个V的难度就会增加,所以第一个section可能就确定了你能考155-165,第二个section就具体确定你是160还是其它分数。所以考场上,感觉难度有增大,应该越感到开心,V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填空的3空题变多,就意味着难度在加大,进入了hard模式,离高分也就不远了.
单词:
40天备考:先花十天时间把再要你命3000过了一遍。后面三十天的单词任务主要就是复习,讲究大量、快速、重复的原则。第10-20天改用《GRE核心词汇助记与精炼》的第一部分进行复习,这一部分主要是把一些有相同特征(词形相似,意思相似,态度相似等特征)的词群归纳到一起记忆,提高效率。最后二十天,改用3000的Excel版本(github上有很多类似的文件)进行日常复习,提高记忆效率,把当天遗忘的单词做标记,下一天复习的时候重点关照。需要注意的是,背单词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过于迷恋背单词; 第二个误区是把背单词和其他环节割裂开来。
填空:
verbal部分的高分是需要填空题的高正确率保证的,330+的基准是第一个section对8/10及以上,第二个hard section 7/10及以上。填空的难点有四个:第一,生词太多,面对乱码一样的选项怎么都没办法;第二,熟词僻义,有的词汇考察的用法非常偏,甚至只会出现在题目所给的情境中;第三,逻辑复杂,面对各种交错复杂的逻辑提示词,感情色彩颠三倒四很容易晕头转向;第四,联动现象,有的题目一个句子挖三空,只有敏锐的找到三个能让句子通顺的选项才能做对,题干本身基本没有任何提示。考场上填空部分大概是花8-10分钟解决。处理填空题的逻辑思维核心:取同和取反。《皇冠GRE从小白到大神》填空课程归纳了各种取同取反的标志,只要找准了这些标志,根据这些标志定下空格所需要的词的褒贬性,态度正负性,甚至直接锁定空格处所需要的词汇的含义,达到的效果是题目甚至可以不用读懂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阅读:
相比于填空,阅读的得分率更低,短时间提分空间较小,和英语基础有比较大的关系,短时间内很难直接提高对文本直接吸收理解的能力,能做到的是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读到最有用,最关键的文本信息。GRE阅读顺序是先文后题,原因如下:第一,GRE的题目顺序和文章对应的点的顺序是无关的,有可能第一题考末段的细节,最后一题考首段的观点,因此很难从题目中对文章的结构进行预判;第二,GRE题目的题干和选项大多非常长,五个选项有四个选项都是错误答案,多读几遍只会把自己带偏还浪费时间。可以做的是在读文章之前先浏览一下题型,比如某道题是主旨题,细节题,作用题,逻辑题,选句子题还是词汇题,其他信息等到读完文章再去获取。GRE阅读大多数是议论文,而观点是议论文中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观点句是一定要把握的,而对观点的后续论证,细节补充,举例阐述则可以暂时忽略,因为这些内容是不会影响行文方向的,只需要在题目问到的时候回文定位比对文章和选项即可。因此,一篇文章需要读的只有各个观点以及观点之间的联系了,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方便快速掌握文章主旨。答主在这里强烈推荐《解密GRE阅读逻辑线》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怎么用一种通法来解决GRE文章,而非就题论题的马后炮式分析。此外,“GRE从小白到大神”课程则针对各种题型阐述了详细的解题技巧,推荐大家学习。还有一点是关于长阅读的。第一个算分的verbal section一定会出现一篇长阅读,第二个算分的verbal section则不会,因此经历过7.2考试的答主个人感觉那场考试第二个算分的verbal section即使是hard也比第一个简单。长阅读的确是效价比最低的了,尤其是理科生遇到文学评论的长阅读(比如答主自己),当时在考场上几乎没有读懂那篇文章。但是正常情况下,长阅读的题目是比其他阅读题简短一些的,考察点也没有那么刁钻,唯一的敌人就是时间。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挑题目做。主旨题在读完全文后可以直接做,局部题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对应位置,也可以选项对比文章做,而基于全文的推断题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放弃。
数学:
含有选择和填空两种形式,选择题居多,涉及的数学概念基本都是初高中数学,每个section考试时间是35分钟,共2-3section,分数分布和Verbal相同。把心态摆正后,第一步是GRE数学词汇的储备,这个比GRE单词容易多了,我推荐的资料里面的数学词汇现在看来是完全够用的,花个半天过一遍混个脸熟就行,不放心的到后期临考试再复习一遍更稳妥;第二步是刷题,有人推荐先把知识点过一遍,答主没有这么做是因为看OG的知识点会睡着hhh。同学还是可以先刷一遍网上所有能找到的数学机经真题,从题目中找到自己有哪些知识盲区(正常来说少之又少,但只要存在就别放过),哪些题理解错了意思,哪些题跳入了出题人挖的坑,哪些题用了一些自己不熟悉的trick,从题目中总结出ETS出题人的套路,效率更高也更加现实。掌握好刷题过程中的坑点,难点,盲点,熟悉了出题风格,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答主大概花了4-5天时间刷掉了400+360+170+200,标记了做错的题目,考前几天复习了这些错题,做了4套模考卷,数学就解决了。
博士申请套磁
套磁的时间:
-
提交网申之前:给教授发邮件简短介绍自己,表达自己对于加入课题组的兴趣,并且询问下一年是否招生。这类邮件的回复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尤其如果教授不打算招人基本都会告知,这样也就不用在SOP里列他做POI了;如果运气好,教授会提前给你面试。
-
提交网申之后:借着新年的机会,可以给此前有回信要招生的教授发邮件,询问admission进度,是否能有面试之类。一般一月份是面试高峰期,这时候去混个脸熟说不定马上面试就来了;没有回复也不要急,可能时候未到。
-
对于那些主页明确写了"don’t contact me regarding admission"的教授就不要去套磁了。并且注意同一个department同时只和一位教授套磁,如果两周没回复再换下一个。
套磁的建议
- 套磁的时机和套磁信的质量一样重要:
因为top学校教授收到套磁的信太多了。比如算好老师所在地区午休时间。一般老师授课会给自己学生office hour,一般能查到,然后在office hour结束/开始时间发送比较重要!
- Email他们的PhD学生们:
-
了解教授的preference; 今年是否招学生; 今年是否在Committee里
-
Ask what is the recent paper the professor likes most, and why?
-
Ask what is the rece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group?
- 根据这些你了解到的信息,给老师发一份套磁信:
-
Start the letter by recent paper the professor likes most, and the reason you like it.
-
Introduce your dream (make it possible), strong ability and potentials.
-
Finally, mention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som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ask whether you can work with her.
- 不要加太多项目,经历也不是越多越好:
-
越多项目但是还没有Publication,其实是potentially在浪费学术资源。同理如果你做了5个项目但是只有2个老师愿意给你写推荐信,那么Committee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你没有拿到别的项目Advisor的推荐信。同理,如果你一个项目做的时间很短,比如2-3个月就move on to next project,Committee老师可能也会质疑为什么你换项目了/没有坚持下来。
-
同样,也不建议添加太多与申请无关的实习/社团活动. 整体的把握还是要以申请为主,可以想想如果你作为审材料的老师,一些你的实习/社团经历会真的和博士相关吗?比如如果你的研究兴趣是assortment optimization,那么一段VCPE的投研可能就没那么有帮助,不如改成一个与statistics/optimization相关的course project。个人建议,整体的CV控制在两页内比较好。
- 不要套磁信没有针对性,也不必篇篇定制:
-
作为申请过来人,非常能理解套磁的时间精力的花费,一方面笔者认为需要广泛的套磁,另一方面笔者也认为需要个性定制套磁信,所以整体策略是每一封信改期中的一部分。
-
定制化-套磁讲的就是一个匹配: “我喜欢做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我也知道你喜欢做什么,啊呀我们两个太合适了,请你一定要考虑我呀,如果能百忙之中和我Zoom聊一聊,我感激不尽.” 一般收到套磁信的老师如果也想要进一步了解你,首先会看,这个套磁信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介绍了一通自己,我知道你很厉害,但是你熟悉我做的东西么?当她认为你的套磁内容中对她的描述比较准确,你自己的CV也比较好,那么有可能会给出一个积极回复/非正式面试。
-
广泛投递: 笔者非常建议套磁还是要广泛尝试: 我经常遇到发第一封老师不理我,过一周发follow-up老师就回复了并表示不好意思上一封真没看到…所以发了一次没回复,可以一段时间后follow-up一下。同样,很多老师可能就不招人所以也就不回复,那么根据概率,你投递的email越多,收到回复的数量也会多一些。但是非常不建议纯粹的”海王投递”,一定要看老师是做什么的,和你到底match与否,对老师深入研究后再进行email投递.
- 老师说, looking forward to self-motivated students, 是什么意思:
更希望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力, 希望你自己有独立科研的能力,这时你要强调出来independent research ability. 这种老师套他的时候就要侧面或者证明体现出你conduct这个research. (lead this project rather than participate)
- 不要过于谄媚/过于委婉/过于冷漠:
教授一般都比较喜欢直接的,不大喜欢拍马屁,也不用非常小心翼翼。所以想说什么直说。但是也要注意基本的礼貌,不要直呼教授的名字,信末尾也要写best wishes这种话,然后不要让教授觉得你在逼他做决定,或者觉得你牛气哄哄,或者你根本不care他是否愿意收你等。这些有的时候只是我们无心的结果,但是一定要避免。
Bad Case: “吕布我飘零半生,未逢明主!主公若不嫌弃,布愿为你当牛做马,肝脑涂地…” 记住大部分老师也是正常人,如果你收到一封邮件,里面带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不是还蛮risk的?
Dear Prof. 后面第一次最好用老师的姓/完整的名字,如果老师回复你的时候用了名,那么你可以以后Dear Prof. 她的名字.
- 邮件末尾约meet的时候:
请一定提出zoom meet的请求!不要大费周折写了一堆后最后不好意思提出这个请求。很多同学写了一堆没提meet,然后教授象征性的回复,夸赞了几句后非常开心。但是等到申请审材料的时候可能都被老师忘记了… 也可以加一个: l would be very happy to talk if more information is needed. 这样如果老师真的不方便和你meet,也给老师一个台阶下,她可能会follow-up一些suggestions/requirement什么的.
- 记得回复老板/推荐人的回信:
无论老师是否答应招你做RA/录取当Ph.D./面试结束,请一定给老师发送一封邮件表示感谢。老师们通常都很忙,而且每天收到上千封的邮件,不是所有邮件都回回复的,所以即使回复邮件表示拒绝你的请求,也比较建议回复老师。同样,当推荐人为你交齐推荐信后或者有一些significant updates,也请告诉你的推荐人以示尊重。笔者之前大三去交流时和一位大牛导师加了微信并且询问是否可以做project,牛导非常委婉的在随后的微信中表示了拒绝,笔者由于比较失望+当时期中周一直在复习就没有回复老师,鸽了一个月后也没法回复了。算是笔者比较愧疚的一件事情。
- 套磁时, AP和Full Professor关心的点可能是不一样的:
对于AP而言:
套磁可以多体现Publication; GPA以及推荐的老师;
ap套瓷的优势: 1. 他们没招生经验,2.缺人。所以你给发小作文,他们可能会看完。
对于老教授而言(主要靠命):
老教授可能会看你写的长篇兴趣,和CV还会好好评价,那么这个时候,甚至你是转专业的,都可能会跟你聊一聊。反正他们闲着也没事。总结就是,你在套一个full prof,除非他网站上写了,要参加过竞赛,或者有paper的,剩下的,老师还是蛮和蔼,喜欢仔细看你写的东西的,这个时候你要读的不仅仅是近几年的文章,还有他的代表作!怎么找?去google scholar找引用高的。他最近的文章基本都不是他写的,甚至都没参与过,都是他学生或者实习生互相合作的,挂一个名而已。牛逼的教授天天开会social没空搞真正科研。但是他的代表作,确是一辈子的回忆!
推荐信
推荐信中上传pdf只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卷,一般会让教授给你的各项能力打分,甚至写一段文本来简要回答一些问题。打分的选项有很多说法 (3个选项: Not Recommend; Recommend With Reservation; Recommend); (top50%; top20%; top10%; top2%; The Best Student Ever In My career). 笔者毕竟没当过教授,对这部分打分选项存疑…
申请完成后结果记得告诉老师们,真的要感谢帮忙交信的老师们。
注意事项
- 提前发问&问清最多申请数量:
至少提前一个月向教授提出需要推荐信,给教授留足写作、提交的时间。要推荐信时不要忘了问教授愿意帮自己推几所学校,有些教授可能帮每个同学推的学校数量有限,这种时候就需要把各个学校的推荐任务“灵活分配”给多个推荐人。
- 列一个list/共享文档:
推荐信最好列个list/共享文档: 记录每个项目的DDL然后跟老板说好,到一个时间全部发request然后老板一次性全提交了; 如果老板提交了一个项目, 可以让老板打勾/你打勾,项目多很容易交漏了。
- 推荐信需要大量的细节来支持:
要推荐信时一定要给教授发自己科研时的详细经历,包括但不限于:从一开始读文献到最后的写paper都做了哪些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独立提出了哪些idea,在这些事情中表现出的特质。把这些事情有条理地列成bullet points,写的越详细,教授越方便给写强推。
如何要推荐信?
邀请推荐信其实是双方心知肚明的: 比如一个学生在大三暑期想要做科研并且表明自己想要读博,那么老师愿意和你一起work可能就代表着是愿意给你写推荐信的(potentially)当然也要看项目中你的具体表现。一般情况下,当你做的project时间很久或者确实有一些untrivial solution的时候,老师们都是比较愿意给你写推荐信的。笔者个人认为,当你向老师要推荐信时,学生自己就应该大概有一个estimation,关于是否能拿到并且拿到信的强度。那么下面几条建议是针对学生不太确定老师是否会给自己推荐的(比如项目做了一半走了/课程推):
- 写清楚为什么要对方的推荐:
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我们之间发生过故事,您特别适合评估我在这个方面的能力。例如邀请一位做xx研究的教授帮我写推荐信。这位教授不但自己在xx研究成果卓著,在学术界也担任不少重要的职位。我们也在xx研究方法上有过非常深入的讨论,因此这位教授完全可以对我在xx方法上的理解和能力做出专业的评估。
- 帮对方提供素材:
越不熟悉,越该主动提供写作素材。这里的目的是,减少对方的时间成本。另外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尽量让推荐人只写那些你想让他们写的部分。但是注意,要写清楚只是“参考”,要留给对方主导推荐内容的自由。有的学科的老师会希望你给明确的模板,有的学科的老师会希望你只是提供成绩单以及你的个人陈述。
- “您不写也不要紧”: 让对方有一个舒服的说“不”的权利。对方可能委婉地说最近非常忙碌,或者干脆不回复,那么对方其实也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也要意识到,不同的老师对写推荐信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强扭的瓜不甜啊!
如何对推荐信进行组合优化?
首先一定要感谢给我们写推荐信的老师,老师是在用自己的学术声誉为你背书,并且即使一封信提交需要2mins,那么20个项目也需要30-40分钟。更别说定制化写信的时间了。话说回来,我们该如何对自己手里的推荐信进行优化?
-
科研推 > 课程推: 如果你只要2封科研推,那没什么好说的,2+1的结构,”1”是找一门你拿A的课的老师给你写。当然如果给你上这门课的老师是领域内大牛就更好了,至少也要做到课程和你的申请方向相关。
-
科研推: 强度> 导师的知名度: 个人认为年轻rising star AP的一封强推/比较细致的中强推是大于牛导的一封弱推的。当然这种事情也要case by case,想强调的是,如果非要再强度和老板的senior程度上选,我会选强度。
-
准备一封推荐信做back-up: 相信我,在申请季很可能你会联系不上其中一个/两个老板,他们不是故意的,但老师们都很忙,也有各种各样的习惯等,比如ddl前一天交所有的等,所以真的要准备4封推荐信才比较稳妥。
申请材料
成绩单
如果觉得成绩单课程翻译的不好(看名字完全不知道内容):
写一份course description
如果你要申请OM:
Econ/Math的课程可以多修一点,很多Committee多这两个方向的课程比较看重
有些项目可能要求对学位证成绩单做第三方认证:
通常是WES认证,或者其他NACES会员机构。有些学校可能只认可WES,ECE,需要在官网确定。如果选用WES认证需要先在学信网认证成绩单学位证后寄送给WES,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建议尽早检索项目官网/申请系统确定是否需要。
如果你的GPA不太行:
你也可以写一份reason当作附件来解释为啥你的GPA不太好: 比如学校给分不太好; 自己有一门课是PhD水平的数学课所以自己成绩不好看; 在大二之前没想要读博所以某个课没好好学并讲一下自己的补救措施(比如修了其他内容相关的课拿了高分)或者自己自学了什么课程.
CV
CV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以笔者的CV举例):
第一页: Education (学校+上过哪些课+得过哪些奖): Research (Pub/科研项目/博士生课项目; 有link的附上link)
第二页: Intern (力求相关; 有Applied Work的附上link); Services/Activities (会议服务/活动)
老师审你CV时,她在看什么:
-
Research: 用bullet points把项目介绍清楚并介绍你自己的contribution,不要写全团队的贡献, 有文章链接的附上SSRN/Archive链接,没有链接的有Slides也可以上传一个google drive制造一个slides的链接。
-
上的数学课: 如果你上了一些博士生的数学课/经济课是很加分的。可以在Education中体现出来。
-
整个CV是否贯穿: 比如你做的是empirical,那么你大体上所有的实习和科研经历是否满足这个empirical research的要求,在这些项目中你是否体现了你会用empirical的方法论。做Modelling的同理。
SOP和PHS
SOP(Statement of Purpose)比较重要,我在下面一页单独说。PHS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也叫PS(Personal Statement); 有些学校比如UCB等可能也叫 Diversity Statement。在这个文书中,你可能可以重点体现一些成长经历/个人转折点/困难挫折以及如何战胜它们的/你为什么想来这个项目等. 总体而言感觉PHS具体要求看项目官网的指引即可,笔者申请的时候是主要写了自己的philosophy,为什么想要去读商学院的博士,以及这个决定和成长经历的关系。笔者还提了自己遭遇的一些伤病等。笔者在加州交流的时候听到过一些PhD是汶川地震幸存者/LGBTQ群体/贫民窟等,感觉相比之下自己没有什么diversity,也向他们致敬。
其他材料/补充材料
-
如果你的学校在国内比较出名,但是由于比较新所以国外的老师可能不认识,那么可以写个附件解释一下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水平,以及自己的高考分和省排名。(比如一些合办+国内几所科技大学)
-
如果你真的发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导致申请前节奏被打乱,也可以写个材料解释一下
-
Research Statement: 英国的一些学校可能需要 (LBS, UCL, IC不用).
-
准备一个google doc之类的表格记录好自己申请每所学校的ddl、要求交的材料、完成情况,以及方便可以把一些个人较长的信息贴在上面,这样也方便后续填表复制粘贴,这些信息包括且不限于家庭/学校地址、上过的相关课(及成绩、学期、教材)、得过的奖及对应时间之类的。在12月初的时候基本都把所有学校的申请账号都注册好了这也方便比如有些学校建议提供证件照和领英账号等早点准备。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概览 没有人知道SOP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我们按照逻辑分析,当老师看到你的SOP时,已经认可了你的CV和成绩单,那么你通过SOP传达的信息就是以上两者无法传达。
内容:
SOP主要阐述你的学术兴趣、学科的热情,你的research philosophy,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专业的学位,你为此做了什么准备,这个学位会如何帮助你完成你的职业目标,你的未来规划,你为什么适合这个学校这个项目等.
重点:
科研经历而且科研经历最好具有连贯性: 就是你能将自己做过的所有研究串起来有一条比较清晰明确的主线让别人能看清你的motivation和strength。比如: 为了你的purpose你准备了怎样的background以及background如何match这个项目,如何match这个老师?
目的:
当老师读完你的cv,成绩单和SOP后觉得你是一个有着solid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good potential并且对我们的program有很好了解,很有热情也很match的applicant.
一篇好的SOP需要有骨架和血肉:
骨架1-Purpose:
为什么想读博?未来规划以及对想研究的方向的commitment,未来规划涉及到博士期间想做什么领域的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博士毕业以后想干什么?
骨架2-Background:
背景是怎么引出并能够支撑自己的未来计划的/兴趣是怎么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这个部分就需要避免写成简历或者流水账,重点不是做过什么,重点是做过的事情怎么引出未来想做什么(兴趣)能做什么(技能),所有经历都服务于介绍自己兴趣是怎么日益浓厚的和技能特长。
骨架3-Match:
背景和未来规划如何与这个项目紧密相连:此处需要研究对方项目独特的优势去定制:1)个人背景可能需要根据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性介绍和定制;2)对方项目能给你的未来发展提供什么 – 即你为什么被什么吸引来了这里;你想做的研究方向和项目里的哪些老师匹配(极其重要)。一般可以提及1-3位老师,提多位是为了避免只提一位但是对方不收,但是也要避免三位提的方向太散显得都不知道自己想做啥;3)自己有什么技能能为这个项目做出贡献:这个不需要罗列,最好是能够在背景部分通过经历介绍展示出来。Don’t say it, show it.
在以上的整体骨架下,你需要在SOP展示出你的血肉:
-
你的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
你对program的热情
-
你的research interest以及对领域的思考
-
你的Personal Research Philosophy.
SOP中的禁忌:
- 详略不得当:
不知道该突出什么,省略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看作审材料的老师,想想你对这个applicant有什么concern,希望SOP里面阐释什么。
- 写成extended CV:
CV里写project侧重于contribution,这里则概括motivation + method + result,有产出当然最好,没有的话至少也写写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几段科研体现自身成长。这里举一个CMU老师说的例子: ” it’s crucial for you to show me why your research projects are important, what specific role you played in each one, what the main challenges were, and what the impact was – ideally a publication or steps toward one.
面试
时间线
PhD项目早的12月末开始,大部分1月中旬到2月中旬。商学院不同track会不一样,工学院不同老师会不一样。出结果的时间3周左右,有的也需要1个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23Fall和24Fall申请者收到面试的时间。
面试流程(一般30min,最长1h)
-
自我介绍
-
讲自己的research以及对着research被问问题
-
把research里面的细节给讲清楚,特别是能够在不依赖slide的基础
-
每个项目都准备几个版本的(1min/5min/10min/25min); 有可能老师random pick 几个让你说
-
Q&A: 老师会问你有什么问题
-
面试后给老师发Thank You Letter
面试技巧
- 关于面试的时间:
-
不要过早点zoom链接测试,提前2-5分钟足矣,对方会收到提示你进入了Zoom。如果你提前30mins进入等候室,看起来有点紧张。如果要测试zoom可用性可以让朋友发链接测试
-
[非常重要]记得检查是在美东,美中,还是太平洋时区,免得错过会议
- 尊重面试老师的习惯:
-
有的老师会开场就问你有什么问题问我么,然后你问完可以补充问对方有没有问题问自己。所以一定要多准备问题,不然没得问就容易冷场。
-
有的会开始有各种问题问你。如果发现老师问题不多,抓住他任何对你经历感兴趣的点主动介绍研究,不然时间水不过去很容易冷场。
-
但是如果老师问题多,就不必要太主动,对方大概率不会冷场而且可能不喜欢被控场。笔者甚至在某一场面试中由于自己很兴奋一直”压麦”,搞得其中一位老师不太高兴…
- 可以有劣势,不要不懂装懂:
不需要什么都懂,不懂的直接说不知道就行,对方不是招教授是招学生(招教授都不需要什么都懂)所以遇到劣势的时候可以顺势把它转化为自己未来几年想提升的+对方项目能够提供的点。
- 被问到我们的项目在你心中排第几; 给你Offer你多大概率来:
这两个问题基本都是试探去的可能性,在实话实说的基础上的进行适当美化: 如果是dream school就抓住机会表忠心。在说实话的前提下尽量表达更强的commitment。如果不是且已经有更好的选择就可以说和对方老师们说清楚,如果不是首选但还没拿到更好的选择可以说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尽量拖一拖。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这种问题也会被邮件问到,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拖着不回复,哪怕不想这么早决定也要回问最晚可以什么时候决定,不回复大概率就没了; 这个时候甚至可以考虑去push梦校“其他地方让我提前做决定但是我想去你们那,有没有希望+啥时候能知道结果”。
- 口音准备及了解教授:
如果真的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面试前看看他们最近的一些pub abstract / public talk等。另外,对于面试的老师都可以试试在Youtube上看看有没有最近的talk, 这样在面试的时候能够更加熟悉老师的口音,也方便在老师问你有啥问题的时候问一些更细致深入的问题。
商学院是Committee制度,其实不难猜到Committee里面有谁,一般每年能打听到系里谁是chair负责招生,其次一般AP们会加进来,Associate/Senior可能来1~2个。我在每场面试前,会阅读每个教授近两三年写的、并且比较感兴趣的paper(不用完全看完,看一看abstract, model, 用到的数学)了解教授近期在研究些什么、感兴趣哪些方向,所以在面试开始前2天大概会出一个list,里面大概研究了系里1/3-1/2的教授,包括他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方法/topics/毕业院校/以及是否在public给过自己的观点,比如希望学生有什么品质之类的/自己和业界的联系等。然后针对性的去问他们问题和介绍自己的project. 个人感觉面试的时候老师还是很开心的,也能感受到我有在用心了解他们和了解整个系(目前的PhD以及过往的placement)
- Pre以及PPT准备:
首先笔者在面试过程中是一个PPT都没有使用过的,因为是商学院的缘故,全程口述。笔者大概有3-4个project,每个project的内容和进度完成的很不一样,所以每个project又准备了短述和长述两种版本。然后笔者拉着朋友疯狂的进行Mock,同时又进行了多场Formal的面试,大概在第8场后能做到问简历的任意部分都能回答上来,包括实习和课程项目。这还是很费时间的。
如果你要准备PPT的话(以防万一):准备一个介绍科研项目的PPT,每个项目都要准备1分钟的版本和5~10分钟的版本,前者用于简略地带过和对方教授不那么相关的项目,后者用于展开讲重点项目。我们也要做到非常熟悉自己的每一个项目,当教授问到具体的细节,要能够信手拈来、展开详细讲解。
- 面试最重要的还是be honest: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就行了,比如对面问你还申了什么别的学校、你接不接offer之类,其实都理解的毕竟PhD五年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老师们也都是从学生时候过来的,非常能理解你的各种方面。笔者在面试和后续等offer的时候都是完全透明和公开的,但是也在push老师们,项目老师们后来给我的反馈说觉得这样也挺好。
澄清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笔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